气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未来在哪?

发布日期:2020-11-04 15:44
分享到:
气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未来在哪?它们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攫取了一些国外专家的意见,有珀金埃尔默研究专家克里斯多夫·克拉瑞斯,安捷伦公司市场部副总裁埃里克·德努瓦耶,SepSolve公司业务发展经理马修·爱德华兹,以及Restek公司资深科学家克里斯·拉特雷。


克里斯多夫·克拉瑞斯:


在越来越低的检测限和色谱过程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小型化和快速分析的需求,正在为芯片技术或低热质量系统以及新的微探测器和质谱仪创造机会。

带有现场取样技术的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气相色谱最重要的增长动力,可在空气污染和土壤分析等领域都有直接的应用。

在经典的气相色谱中,我们观察到联用技术以表征先进材料和塑料微粒的趋势,比如热重量分析结合红外(TG-IR)和GC-MS。


埃里克·德努瓦耶:


气相色谱不会很快消失,虽然该技术已非常成熟,但仍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依赖于气相色谱技术,如气候变化检测、石化加工、溶剂残留中药品的纯度检测等。不过,尤其是在食品和环境应用领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GC系统与质谱联用。值得注意的是,三重四极杆GC-MS将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

在未来,微型气相色谱仪将继续以其便捷、快速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可能成为“获取样本”的理想选择,例如在反应气体监测方面,该仪器的应用正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替代生物燃料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此外,随着天然气作为燃料来源的普及,微型气相色谱仪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验证热值,作为质量和经济价值的衡量标准。


马修·爱德华兹


随着GC×GC的使用趋于常规,我们看到了单通道检测器的兴起,例如简单耐用的FID火焰电离检测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SCD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质量控制实验室以前会使用MS来尝试去分离复杂的样品,现在则受益于与单通道检测器相结合的GC×GC的增强分离效用。

在大麻行业,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萜烯尤其成问题。萜烯类的极端多样性以及它们相似的光谱导致了反褶积困难和数据质量差,但GC×GC的物理分离可保证结果的可信度,即使是简单的FID。


克里斯·拉特雷:


GC和GC -MS未来将继续专注于平台小型化,分析时间缩短,灵敏度提高,以及样品通道中更粗糙表面的化学反应。例如,电气和机械的进步将继续缩小GC柱温箱和MS检测器的尺寸。通过采用更短、更窄的色谱柱,更便于维护的热阻柱加热技术,可以缩短分析时间,热阻柱加热技术是市场上普遍不愿意采用的技术。

MS将通过更有效的离子产生和传输,继续提高灵敏度,例如降低检测限。通过更粗糙表面的化学反应和易于更换的防护组件,仪器的正常运行时间将会最大化。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串联质量探测器的使用,因为他们的价格、占地面积在不断下降。


阅读更多文章